智能安防

佳都科技刘弘胤:城市治理模式正面临急剧变革

2019-11-11

摘要 佳都科技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提供商,在科技研发上,构建了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知识图谱、智能大数据、等为一体的“AI城市大脑”,而且在全国各地已经有数十个案例落地应用。

    【CPS中安网 cps.com.cn】“从行业的发展角度来看,城市安全治理的模式正在面临一个急剧的变革。”

  这是佳都科技智慧城市产品中心副总经理刘弘胤在第十五届安防论坛上,对数字孪生与智慧城市关系的一个见解。

  近年来,在“雪亮工程”、“平安城市”等项目的带动下,全国多个城市已建设了遍布城乡的治安和交通监控设施设备,积累了大量的视频图像数据,如何高效而充分地利用视频监控网络、从视频图像数据中挖掘出高价值的情报线索,一直以来是公安和交通行业的核心需求。

  佳都科技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提供商,在科技研发上,构建了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知识图谱、智能大数据、等为一体的“AI城市大脑”,而且在全国各地已经有数十个案例落地应用。

  为此,刘弘胤在安防论坛上以“数据智能,孪生城市”为主题,向我们介绍了佳都科技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专业服务以及在公安、交通、政务、园区、民生等行业场景的综合解决方案。

  佳都科技智慧城市产品中心副总经理刘弘胤

  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城市化的进展在不断地加剧,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个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给城市的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比如,交通、应急灾害、公共安全等相关的一些问题,都是政府每年在下大力气整治、投资的一些领域。

  刘弘胤介绍,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佳都科技坚持在城市泛公共安全治理的领域,不断地在各个应用场景中进行深耕。他认为,从行业的发展角度来看,城市安全治理的模式正在面临一个急剧的变革“因为我们一直在为公安服务,从最早我们做一些平安城市的监控,更多的是建视频的点位。到了2015我们发现建设的这些前端的点位不简单是一个摄像头,而是具备了多维的感知能力,因此2019年我们做了智慧灯杆,不单有摄像头还有人脸的采集,还有温度、湿度的采集器和智能的充电桩,未来会具备边缘计算的算力。”

  如今,城市网络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以前的视频专网正在慢慢变成行业物联网;单纯的视频图像也悄然变成了视频的数据,点位多、覆盖面广,我们肉眼所见的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池。

  而当数据不断集中的时候,会产生一系列奇妙的变化,比如,公安或者是政府部门获取信息的难度会慢慢降低,信息的不对称会被打破数据会在各个局委办之间流转,数据流转、打通、聚集以后,所谓的知识不对称也会被打破

  “我们有了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围绕各个业务场景去建立不一样的数据分析模型,从而把数据变成有价值的情报流和有价值的信息。举个例子,我们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也会逐步发现,以前视频监控应用可能只需要一块监视器,有需要的时候才去看。现在则会变成查人脸数据、车辆数据,用各种条件去检索,不但高效快捷,而且各种业务,例如车辆违章管控、限行、丢失人员寻找等等,都会跑在上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在的系统,已经从以前的工具变成了一个生产力的系统,成为公安日常的大防管控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份子。”刘弘胤说道。

  整个城市安全治理的方面,在大数据时代,要从以人为主的模式变为数据驱动、数据落地的模式,这并不是一件易事。刘弘胤接下来介绍了佳都在公安的侦查、防控、交管等智慧城市的各个关键领域的尝试。

  数字孪生:全息刻画、深刻洞察、智慧赋能,显著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

  在今年的安博会上,佳都科技提出“数据智能,孪生城市”的概念,听上去有点玄乎,该如何理解呢?刘弘胤介绍,“数据智能,孪生城市”是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可以凭借统一的数据底座,实现城市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构建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数字化城市镜像,数字孪生城市通过建设全域数字化标识体系,有望使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特种设备涉及的所有城市实体部件具有唯一化、数字化身份标识,并通过统一物联网感知和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的管理控制和动态监测。

  如今的技术,足以把物理的世界能够1:1映射到计算机的孪生世界中来,包括全息刻画,三维实景的建模,包括各类数据的叠加等等,能有效地推动城市治理模式的转型。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刘弘胤用已经落地的多个案例,从全息刻画、深刻洞察、智慧赋能三个方面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全息刻画功能强大

  全息刻画,指的是通过资源全域汇聚、信息精准感知、数据多元解析,围绕物理实体构建虚拟实体,实现对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中的映射。

  刘弘胤介绍道:“我们首先把佳都的办公大楼放到计算机中,不单有三维的模型,还会进一步把视频、数据进行融合,佳都大厦每时每刻发生的事件,产生的信息都会在系统中一一还原。佳都在孪生城市领域也是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目前为止我们在全息刻画方面具备了场景全面构建的能力。”

  1)全息的刻画能力一:场景全面构建

  第一,我们可以利用空间数据快速地建模,第二,我们可以用倾斜摄影快速建立城市级的三维模型;第三,对于新建的建筑物,我们还可以用BIM或者是3Ds MAX的建模手段,能够快速进行建筑物精细化建模。

  2) 全息的刻画能力二:视频场景与地图场景融合

  左边这张图这是广州著名的广州塔,通过技术可以把广州塔全面复制到计算机中来,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崭新的管控角度。这中间是实时的监控摄像头,旁边是三维的模型,这种方式可以突破三维模型的滞后性,因为在现实状况里,不可能实时有一架无人机在天上飞,把视频融到场景中来,就能够获得这个场景中最鲜活最实时的变化。

  右边这张图是省外做的一个AI实景的重点路口,传统的视频技术,无论是做高低点的联动,还是做视频调度的交管调度,往往从一个楼顶看到全局,现在通过三维实景的引入,把整个十字路口形成了一个大范围的全景图像,在这个基础上叠加交通的相关数据和叠加各类警力的资源和周边楼宇的数据,这样能够更加精准地刻画这个场景。佳都科技目前自研的引擎已经具备了大场景、高并发的视频融合的能力。

  3) 全息的刻画能力三:构建城市安全治理基础部件,实体属性可测

  刘弘胤提到,全息刻画的第三块能力是在三维的实景中,进一步实现城市部件的对象化,比如一栋楼在系统中是一个对象,它的属性、特征都是可以调、修改的,而且是实时跟现实世界产生改变的,这为数字孪生在场景中的落地打下基础。

  社区/城中村——关注实有人口组成、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异常事件

  上面这张图是佳都科技在广州落地应用的一个社区城中村的案例。这是一个全息社区,和其它企业做得全息社区不大一样的地方,这是把整个社区复刻到系统当中来,而且每一栋楼都有编号,都关联到实有人口的数据、实有设施和单位的数据,各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会实时同步至这个社区的模型中,这样我们就很清晰地知道每天社区的变化,来往的人车、发生的事件,这才是真正的“全息”社区。

  为了更高效地对现实世界进行刻画,佳都科技引入了一些建模型的能力与计算的能力,上面这张图是佳都科技在交通领域做的可计算路网,体现了佳都科技的核心能力。传统的交通路网计算,更多的是把整个车识别出来,以及把道路是否拥堵计算出来,但是现在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建模与数据的打通,可以尝试去计算每一条车道,在车道级里计算每一个车道通行的流量、容量和状态,这样便能进一步去描绘整个城市的交通路网全貌,进而在城市级的全局角度去优化交通。这是为未来的城市全局优化做得一个技术沉淀。

  深刻洞察能力:实体可测,状态可控

  1) 深刻的洞察能力:视频内容全结构化,实体属性可测

  佳都科技第一代的视频结构化产品,是活动目标的结构化,如人体的识别、骑行和车辆的识别等,第二代则将人体和人脸关联、人脸和车辆关联,由人体可以搜索到人脸,由人脸可以搜索到人体,这就解决了人换衣服的问题。人和车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驾乘人员的关联,解决了由人到车和由车到人的问题。这在公安大防管控场景里和交通的场景里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2)深刻的洞察能力——围绕场景形成认知中枢,状态可控

  围绕数据化的能力把数据变成可知可测的状态,包括可计算的状态。比如下面这个安徽宣城,城市成为可计算路网。

  在宣城落地的城市交通大脑,主要是一个ID PS的架构,以城市级的可计算路网,把以前局部的优化,现在做全局的全面交通流量的优化。

  在实际运行的系统中,每一辆车的状态都是可知可测的。这是孪生城市技术加持下的交通应用,背后是佳都科技通过平台接入的百亿乃至千亿级数据的支撑。

  刘弘胤认为,智慧赋能,主要是聚焦公安、交通、应急等行业场景,将刻画能力与洞察能力与业务相融合,由数据的简单应用向赋能场景、聚焦业务转变,提高城市各方面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运转状态,提升城市治理的内生发展动力。

  数字孪生赋能城市

  除了拥有城市交通大脑外,数字孪生的另外一个落地应用是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方面。

  1)数字城市赋能公共安全

  这是基于三维实景解决方案落地的大型活动案例,包括国家级的安保活动,都在平台上进行,平台上融入了安保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和系统,在平台上真正实现了实景的一张图。

  还有其他的大型活动,包括马拉松、迎春花市等等,佳都已经积累了数十个这样的案例。

  2)数字孪生赋能应急管理

  这是把三维实景和运营洞察的能力用到安全生产领域,其中很重要的一块是危化品的监管工作。广东省所有的危化品都可以在这上面进行监管,不仅知道每个油罐的状态,还能知道它在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报警,怎么处置的,它的风险评估的情况。

  “佳都也一直希望基于数据智能的能力来探索更多城市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城市安全治理的水平,然后逐步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模式。这几年我们也是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在各个场景中去尝试和落地,也是产生了很显著的效果。” 刘弘胤最后总结道。

 

责任编辑:yx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