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防

华为告诉你,如何让平安可以预见

华为 2017-12-12

摘要 华为提出“让平安可以预见”的理念。其核心就是解决“可用”的问题。而这也正是华为“视频云”的特点:大共享、大智能、大数据、大开放。

    【CPS中安网 cps.com.cn】 

  2015年,发改委、公安部等9个部门下发《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关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

  根据《意见》,到2020年,重点公关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新建、改建高清摄像机比例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逐步增加高清摄像机的新建、改建数量;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联网率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图像资源联网率达到100%。

  简单说来,《意见》的需求很简单,即可见,可用。但要完全实现非一朝一夕之事。尤其后者现阶段面临的情况更为严峻。

  央视《辉煌中国》系列纪录片第五集,提到: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监控网--“中国天网”,视频镜头超过2000万个,在中国不仅全面普及,而且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然而以每千人具有的视频监控数量作为目标时,我们发现,2016年全国监控摄像头数量密度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市,每千人具有摄像头数量59个,但这也仅仅相当于英国平均水平(75个)的80%、美国平均水平(96个)的60%。二、三线城市摄像头覆盖率更低。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当一个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发生案件,警方会发现根本就没有监控录像可看。所以,即使监控设备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九部委仍然提出要“全域覆盖”。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纷纷大力建设视频监控网。

  “可见”的问题解决了,那如何“可用”呢?

  华为提出“让平安可以预见”的理念。其核心就是解决“可用”的问题。华为中国区公共安全系统部解决方案总经理李国涛认为“平安可以预见”有两层含义:1、可预见的核心逻辑是治未病,防范于未然;2.根据公安部门的“预防、预测、预警”需求,华为提出了提了一云、一池、一平台的概念,解决数据共享、设备智能、平台开放的问题,而这也正是华为“视频云”的特点:大共享、大智能、大数据、大开放。

  大共享: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任何一个摄像头

  传统的视频监控一般是“烟囱式”建设,各区域各部门基本都是独立建设,采用的供应商和技术标准也不尽相同,带来的结果就是数据烟囱,形成一个个的数据孤岛。警察办案时通常需要到现场查看视频,并将原始视频拷贝回来,效率很低。采用视频云模式后,所有的摄像机接入到一朵云中,以“服务化”的方式,根据合理的授权提供给各需求部门使用,实现视频共享,及视频的随时随地查看。除此之外,因为采用云系统,各种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被虚拟化成资源池,并进行统一管理,当有部门或某个业务需要时,可以按需分配,弹性扩展,实现业务快速上线的同时,资源利用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大智能:全网分布式智能分析、算法集中管理、结果分层汇聚

  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几年已经达到了商用的水平,尤其是人脸识别技术在视频监控中得到广泛应用,视频智能分析应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当前的主流应用还是单点或局部智能,缺乏跨域分析及联动的能力。现如今,城市交通发达,人口流动性大,犯罪分子作案也呈现出机动特点,跨区或跨市作案是常态,因而需要更大范围的智能联动。视频云方案实现了从前端、边缘、到云中心的全网分布式智能,智能分析算法集中发放和管理,可以在本地进行分析,在中心进行结果汇聚,智能关联,全城联动。而且,由于基于云平台,视频就近存储和分析,相较于传统的需要将原始视频全部传输到分析设备的方式,大幅提升了分析效率,也节省了网络资源。

  大数据:深度挖掘,快速找到价值线索

  仅仅视频智能分析对案件的侦破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视频智能分析的结果进行内部关联(不同智能分析结果之间的碰撞挖掘)和外部关联;运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视频结构化数据中快速发现价值线索,再将视频大数据和周边大数据(交通、通信、住宿、网络等)进行碰撞挖掘,发现更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例如将人脸识别和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关联,就可以在地图上显示出人的轨迹,根据人的轨迹和通信、WIFI、住宿轨迹进行多规合一,可以做实证据;将同号车牌与车型信息进行比对、同号车牌在不同区域出现的时间与物理距离进行比对关联,就可以识别套牌车。有了这些之后,再结合全网分布式智能,就可以进行全城布控、实时预警、快速抓捕。除此之外,视频大数据还可以服务于城市管理,例如基于不同道路、路口车流量的统计分析预测车流趋势,从而优化交通出行效率。视频大数据作为视频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视频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转化器,也是视频服务于公安实战,服务于城市管理,服务于民生的重要手段,是视频云不可或缺的部分。

  大开放:“平台”+“生态”,实现客户、伙伴多方共赢

  为满足“全网共享”的要求,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烟囱式模式来建设,不同厂家系统间的视频数据共享实现起来难度非常大。云平台是解决数据共享最佳的模式,通过视频云来承载视频监控的图像信息大数据,具有平滑扩容、便于共享、便于处理、便于管控等优点。

  从当前办案的角度来看,罪犯跨区域作案越来越普遍。年初深圳警察15小时破获的儿童绑架案,案发的地点是深圳龙岗区,而嫌疑犯被抓获时,已是在武汉武昌火车站。正是视频云的方案,通过跨区域的嫌疑犯人脸数据共享,帮助警方迅速地锁定了嫌犯并及时破案。

  华为视频云本着“平台”+“生态”的理念,使用业界主流开放的OpenStack云操作系统、Hadoop大数据平台、GB28181、ONVIF等标准,并且南向开放算法接口、IOT接口、摄像机接口,北向开放应用接口,客户可以轻松打造一个开放、弹性、安全、智能的视频监控平台,满足业务的持续演进和发展创新需求,生态伙伴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快速、高效的开发算法和应用程序,实现不同项目的快速复制。

  总结起来,第一个解决的是数据共享的问题,第二、第三个是解决数据资源处理的问题,第四是如何解决更好处理的问题,让算法百花齐放的问题,解决解耦的问题。这就是华为”视频云”现在的情况。

  因此,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岳坤总结到 “视频云”已成为主流建设模式,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来看看华为“视频云”是如何帮助客户创造收益的。

  以深圳为例,深圳市公安局自2005年起先后开展了视频监控系统一期、二期建设,共建成摄像机74万多路,在打击犯罪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布点不均、密度不大、像素不高、联网不多、共享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监控效能发挥。具体表现为:

  70%标清和重点区域盲点,给侦查破案带来不便;

  原有视频建设在公安网,高清改造和深化视频应用难度大;

  平台建设品牌多、设备杂,统一管理难度大;

  摄像机数量不准确,在线率低,全市视频资源管理运维问题突出。

  华为解决方案:

  一网:建设一张视频专网,采用华为最先进的全系列OTN光传输设备,主干100G,传输能力扩大十倍,双环路中心网络传输方案解决,解决接入容量不够、网络带宽不足、网络业务上线慢、运维困难等问题;

  一云:采用华为开放的视频云架构,建设全市统一的视频资源地,存储总量1000PB,建设统一的视频信息库、案件视频库、人像库、车辆照片库等,解决信息分散存储造成的共享难、分析难、读取速度慢、无法在线维护等痛点;

  一平台:接入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设的摄像机,整合人像识别、车辆识别、模糊图像处理、人群聚集等智能化应用,解决全市视频资源联网共享和深化应用。

  客户收益: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视频资源共享,提高作战效率;

  全市110治安刑事总警情年均下降15.8%,大案要案必破。

  总之,从当前全国视频监控系统的部署情况来看,“视频云”建设模式已成星火燎原之势。

责任编辑:xiaopang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