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误会大了!AI测温≠口罩识别

CPS中安网 2020-02-14

摘要 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够通过局部特征对佩戴口罩的人像进行识别,但在识别率和准确性上仍需要企业不断进行研发突破。

    【CPS中安网 cps.com.cn】春节假期过后,随之而来的返工潮也加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难度。

  特别是在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地铁站、企业园区等人群流动频繁的公共场所中,传统的体温探测仪手动测温面对庞大人群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此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行人是否佩戴口罩、体温等情况进行远距离、快速度的检测已然成为上述公共场所的新兴需求,也成为诸多企业当前的研发重点。

  CPS中安网了解到,疫情爆发后,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在内的多家企业均推出相关人流密集场所自动测温方案,并在全国多地的交通枢纽取得落地应用。

  在这些智能测温方案的实战落地中,关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在检测人体体温的同时,对佩戴口罩的人脸进行身份认证的话题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针对于此,京东数字科技AI研究室表示,人脸识别通常会根据眼睛、嘴巴、鼻子、胡须以及皮肤等多个特征点进行计算,戴上口罩进行人脸识别相当于只允许鼻子以上部位特征进行识别,一般来说准确率会低于不戴口罩的人脸识别。

  另一方面,如果人脸识别系统内部有脸部遮挡判断,戴口罩会被系统拦截,不会进行人脸识别;如果系统内部没有遮挡判断,则戴口罩也能进行人脸识别,会有一定概率通过。

  而在此前,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商汤科技、云天励飞、比特大陆等诸多业务涉及“安防+AI”领域的企业亦曾向CPS中安网表示,人脸识别技术在进行样貌信息采集时,可见光无法穿透口罩,被遮挡部分无法进行识别,使得系统仅能通过暴露在外的人脸局部信息与后台数据进行信息比对,从而造成识别准确率的降低。

  即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够通过局部特征对佩戴口罩的人像进行识别,但在识别率和准确性上仍需要企业不断进行研发突破。

  旷视科技回应戴口罩人脸识别质疑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的抗击疫情的众多测温方案中,旷视科技因在介绍中指出其系统采用“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创新方式的表述,也引发了广泛用户对该方案“戴着口罩也能识别人脸”的质疑。

  对此,旷视科技回应称,“戴口罩”人脸识别为用户误解,该系统实际上做的是戴着口罩的人脸检测,即在行人戴着口罩的情况精确锁定脸部对额头进行测温,而非身份识别。

  即该套系统是通过技术对多人数测温进行优化,在高人流量的公共场所中应用并不会涉及人员身份识别,仅统计每天通过人数及疑是发热人群。

  同时,旷视科技表示,本次通过AI图像技术+远程测温,核心是为了在大人流情况下远程完成较准确的体温测试,确保在不影响用户的返程效率的情况下,做好测温筛查。

  据介绍,在当前37.2℃的公共场所温控标准下,当系统检测到的人体体温大于或等于这个标准时,仪器便会发出警报声进行预警,现场负责安保的工作人员便会对疑是高体温者进行人工的二次检测。

  现阶段,该套系统也于2月4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政务大厅和部分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场所展开试点应用。

  为了解答用户疑惑,旷视科技也对自己的技术细节进行了解释。其指出,该系统AI测温的原理可以简单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通过通过AI技术快速定位额头(较为准确的测温位置);

  第二步,利用热成像摄像机对该额头进行精确测温。

  与此同时,旷视科技也相较于手动测温,总结出AI测温的四大优势:

  ●可实现每分钟300人次的测温行为,与人手动测温相比效率上大幅提升,可一定程度上避免人群密集场所的人员滞留;

  ●无感测温,不需要打断人员的通行,提升通行速度;

  ●再有是测温的精准度:我们目前产品温差在±0.3°C,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辅助物理建模,显著提高了测温精度;

  ●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和人员的投入,降低了一线工作人员的风险。

  结语

  与传统人工方式相比,AI测温技术的加入,为此次疫情防控的返工潮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技术的助力下,更加便捷、智能化的测温方式也将为全国各地抗疫防控的经济恢复贡献科技的力量。


责任编辑:yxshi